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 新闻资讯
软件下载 | 联系我们
西安宝宝家园交流QQ群:876112526021

当前位置:首页 >> 育儿学堂

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幼儿园生活

类别:重教育 日期:2009/10/23 9:56:50 来源 :妈妈说网 访问量:81
          孩子升入大班后,陆续有家长为其办理了退园手续,让孩子去上学前班。老师询问原因,鑫鑫的爸爸说:“我的孩子‘太散’,坐不住,就得上学前班去‘规矩规矩’。”平平的妈妈说:“幼儿园的生活、作息时间和小学的有很大差别,上学前班也是为了让孩子能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畅畅的爸爸说:“别的孩子上学前班了,如果我的孩子不上,怕他以后上小学跟不上啊。”

         不宜上学前班的原因

 

 

          大班幼儿最好不要去上学前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幼儿的生理原因。5~6岁的幼儿小肌肉群、脊柱、大脑尚在发育过程中,如果他们此时长时间握笔、静坐,每天不能午睡,不利于其健康地成长。

     2、幼儿的心理原因。5~6岁的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此时最适宜他们的学习形式是游戏,在游戏中他们能获得有益于终身发展的知识,也可以提高能力。如果孩子过早地进行书本学习,很容易造成其厌学。

     3、师资方面的原因。学前班的老师一般由小学老师或从社会上聘任的人员来担任,他们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方式很可能不十分了解。幼儿园的老师大都是幼师毕业的,能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幼儿园老师与孩子已经相处一段时间了,所以师生间的感情会很好,对老师提出的学习方面的要求,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让孩子发言

         三位家长的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对于孩子是否上学前班这个问题,家长切不可有从众心理。

         让孩子拥有一个完整的幼儿园生活

          鑫鑫的爸爸所谈到的是一个自制力及习惯养成的问题。孩子“散”是由其年龄特点决定的。5~6岁的孩子有意注意一般在20分钟左右,“坐不住”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如果成人把孩子送到学前班是为了达到让他规规矩矩的目的,恐怕会适得其反,甚至会使他产生厌学的情绪。

         平平的妈妈所谈到的是一个适应性的问题。其实,早有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的适应能力比成人强得多。比如,大多数孩子能在半天的时间里和陌生的孩子成为朋友。如果上学前班只是为了让孩子能适应小学生活的话,就大可不必了。

         畅畅的爸爸的话则折射出家长的从众及攀比心理,这种现象在目前的家长中十分普遍。别人家的孩子上绘画班,那么自己的孩子也要上。无计划、无目的、不从自己孩子的实际出发,使得这些家长的教育处在被动地位。

        其实,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学前班,孩子都能学到很多知识,丰富自己的情感,两者的差异就是前者更侧重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后者则在教学形式上更贴近小学的学习方式,孩子们坐在教室里,在老师的引领下读书、写字。

        孩子的一生都可以学习,但他的童年却只有一个。因此,如果我是孩子的家长,我会选择让他拥有一个完整的幼儿园学习生活,在七彩的童年里尽情捡拾成长的快乐。

        拔苗助长不可取

 

     “上完中班后直接去上学前班”

        上大班有好处:

         第一,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更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进入大班的孩子年龄大约是5岁,如果按小学生的标准要求他,效果肯定不佳。而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都是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制订的,更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幼儿园的教学完全可以让孩子由幼儿园的小学平稳过渡。孩子上小学后,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实际上,幼儿园的老师不仅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也教简单的文化知识。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习,不上学前班,并不会像畅畅的爸爸所说的,就会输在起跑线上。

        专家点评

        大班幼儿(5~6岁)正处在从学前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他们的身心要发生一定的质变,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把握好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帮助幼儿克服这一衔接的困难。

        近年来的许多调查表明,幼儿过早地接受正规课业学习为主导形式的教育,会造成相当一部分幼儿对学习失去自信和兴趣,甚至导致其厌学,弊大于利。大班幼儿要不要上学前班,关键要看接受的教育是否适宜他们发展的需要。我认为家长和老师要携起手来,着眼于幼儿的终身发展,在以游戏为主导形式的学前期学习过程中,做好两个准备:一要做好孩子的学习适应性准备,即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兴趣和能更好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等。二是要做好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准备,即培养幼儿独立完成任务和人际交往等能力以及遵守规则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较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标题:
姓名:
昵称:
插入:
留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