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 新闻资讯
软件下载 | 联系我们
西安宝宝家园交流QQ群:876112526021

当前位置:首页 >> 育儿学堂

升小学要做好社会适应性准备

类别:重教育 日期:2009/10/23 10:21:08 来源 :妈妈说网 访问量:77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是人生的重大转折。面对这一突变,许多孩子出现种种不适应,家长们感到非常困惑,究其原因是因为许多家长未能意识到这一突变中所存在的“陡坡”以及面对“陡坡”所应做好的各种适应性准备。首先,我们从帮助家长分析“陡坡”的原因入手,使家长了解幼儿园与学校两种教育机构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息时间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促使家园互动共同做好幼小衔接中社会适应性的准备。如:我们和家长共同讨论设计了如下对比表。 

         大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存在不正确的认识,63%的家长认为衔接就是学识字,算术、学拼音等知识的准备,仅有23%的家长认为习惯、能力的培养很重要。而小学一年级的老师普遍认为孩子入学后在时间观念、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学习习惯、独立性和自我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如父母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使他们强迫孩子过早地进入学业学习;要求幼儿园进行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育;过度地保护及包办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造成孩子能力的相应不足,依赖思想严重,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影响,缺乏责任感,情感受压抑,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教育机构和家庭两方面的影响,使得幼小衔接的坡度不断增大。

         由此可见,家长也是影响幼小衔接比较突出的因素,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因此,首先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引导家长正确理解小学入学及学习,改变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帮助家长正确认识“陡坡”的存在,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孩子的入学适应性准备,以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

         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减缓幼小衔接的陡坡

 

         家长的教育观念将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因此,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前提,那么如何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吸引家长参与幼儿入学适应能力的培养呢?我们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家园互动方式。

         1、家教论坛帮助家长达成共识
         我们利用家长开放日开展家教论坛活动,请家长参与讨论评析;活动中教师成为一个穿针引线者,巧妙的有意识的向家长传递幼小衔接方面的信息与知识,通过热点话题“幼小衔接幼儿园到底教什么”?观看小品录像,列举实例,请家长参与讨论,在正反两方的辩论中教师适时的巧妙引导,使家长不知不觉地达成了共识。我们还通过《园报》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观念、方法,邀请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家长一起投稿,开辟了“小学教师对您说”、“幼小衔接大家谈”、“焦点话题”等栏目,从理论到实践对家长进行必要的指导。园报为家园的进一步沟通搭建了平台,家长们反映强烈,积极踊跃投稿。

         2、成立“家庭互助小组”创新家园活动形式
         通过一系列活动,一种新型的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已经形成,家长们能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配合幼儿园。为进一步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有针对性的推广家教经验,我们成立了“家庭互助小组”, 成员有家长代表、本班教师,各班以班级为单位将班级划分为不同的片,每个片由家长担任“片长”,根据本班教师的幼小衔接计划,负责各组家庭开展研讨,由教师指导协调。由于分工明确且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家长的特长,家长积极性很高。各班所采取的形式也各有特色,有的家长自发组织研讨,有的运用评比记录 、有的组织小小辨析会。家园互动的形式巧妙的吸引家长参与到了幼小衔接的研究中,家长的积极配合使幼小衔接的“坡度”得以减缓。

         吸引家长参与课程,共同做好幼小衔接的社会适应性准备

         家长的教育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之后,我们制定了家教计划,帮助家长全面认识幼儿的发展,深入了解幼儿园向小学过渡这个“陡坡”的实际含义,请家长与幼儿园一起在学习时间、学习习惯、睡眠时间、一日活动等方面对幼儿进行适当调整,有效地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幼儿、教师在互动过程中共同做好幼小衔接的社会适应性准备。为此,我们设立了家长参与主题活动调查表(见表一、表二)。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在时间观念、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85%的幼儿不知道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线,不能独立过马路;69%的幼儿不能坚持较长的学习日,而不必睡午觉;71%的幼儿不能清楚地记住老师布置的小任务,并告诉家长。根据调查结果我们与家长互动采取了如下措施。

         1、适当改变孩子的作息制度
         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时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早上入园的时间是很宽松的,一般在7:30—8:00之间;但到了小学,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动是在25—30分钟左右,而到了小学每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一个“生活规律的陡坡”,怎样才能引导孩子走好这个“陡坡”,我们认为幼儿园应与家庭相互沟通,在作息时间上做出适当的调整。


         (1)规定幼儿来园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我园就对孩子来园时间作了调整,请家长配合务必让孩子7;50 来园。在孩子来园时间的同时,教师引导他们对照活动室内钟表的时间, 在“来园时钟”记录单上做好记录;还结合我园“幼儿成长档案“和大班孩子的特点,请家长引导孩子在档案中记录每天来园时间,每周做出统计,评选出”遵守时间的小明星“通过活动的开展,孩子们逐渐形成了时间观念。

         (2)逐步减少睡眠时间,适应小学生活
         针对很多一年级老师反映部分孩子一到下午精神就难以集中的现象,我们与家长协商后,决定适当减少孩子午睡时间,让孩子慢慢地把午睡改为午休,以适应小学生活。减少午睡时间的过程也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逐步进行的,每周减少5分钟 ,到大班后期孩子们基本都能适应。我们利用减下来的时间组织一些安静的区域活动,如:棋类游戏、智力拼图、搭积木、画画、做手工等一些操作性的游戏,让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认真的进行各类活动。

         2、家园互动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

         幼儿心理学表明4—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因此,在幼儿入园初期就有意识的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在活动室中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域,如美工区、益智区、语言区、建构区等通过与幼儿的集体讨论设立规则,幼儿可采取自选的方式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做活动的主人,了解活动与规则的关系。

标题:
姓名:
昵称:
插入:
留言信息: